本网评论:彰显“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 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发布者: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发布时间:2016-12-23浏览次数:641

发布时间:2016-12-17 09:31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编辑发布:陶慧

  

本网评论员  金苑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开局之年,学校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规划提出未来五年里学校人才培养要提质升级,综合办学实力要排名进位,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奠基。在全体经院人面前,美好的画卷已徐徐展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高校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学校前途面临着严峻挑战,爬坡过坎面临着动力风险。保持清醒头脑,善作善成于事,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是我校逆境腾飞的重要保证。而坚定不移彰显“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毫不动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助推学校内涵发展,行稳致远,达成愿景的发展核心。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使命,但是四者之间不是割裂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学科与师资保障,社会服务检验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文化传承创新则落脚到坚守文化品位上、实现崇高理想上、文化育人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新建立,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其中,人的因素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肩负着高级人才培养的重任,其发展水平与质量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我校在全面总结十多年本科办学实践基础上,审视经济转型特征、国内外竞争格局、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在第三次党代会上科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本科为本、质量攻坚”的指导思想,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明确了学校中心工作是培养学生,发展途径是本科为本,发展道路是质量攻坚,最终是培养“两有三实”人才。我校“十三五”期间九大主要任务中,强调“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升级版。从这个角度来讲,放松了人才培养工作,“升级、进位、奠基”目标就失去了基础,发展思路就得不到贯彻,发展任务就偏离了方向。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两有三实”内涵


  自2002年组建以来,我校本科教学实践走过了14个年头。其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经过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大讨论。特别是2007年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学校领导班子集体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通过回顾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不同层级人才培养的特征,提出了“两有三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也正是扭住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学校“深圳速度”的跨越发展,创造“经院现象”。至今日,经过这些年的本科办学实践,证明了“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实际,并逐渐形成为特色,从而使经院学子在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出了应有的风采。2014年,以温兴生为代表的校领导班子集体面对新的阶段、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再次把“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写入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赋予了“两有三实”新的内涵。在今年“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内涵,把握本质,为更稳健的人才培养工作打牢思想基础。


  “有思想”是对人才的根本要求,是高等教育人本主义理念的回归,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把握,是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在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针下,这里的“思想”体现的是对思想道德的重视,核心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这样的思想,才能成为我国未来建设可靠的接班人。这里的 “思想”,体现的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担当情怀,核心是爱国与创新。具有这样情怀的学生,才能主动把国家发展与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了“思想”,“能力”就失去了方向,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同学们的正确思想来自理论武装、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总结反思和品格锤炼,并最终回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有能力”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打造的基础,是对人的适应社会的现实把握,具有不可替代性。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要重构符合大众化阶段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能力诉求,尊重学生差异与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形成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能力”,代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本领,不仅是指教给学生具体做事的专业能力,更是学生今后可持续学习的思维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时刻更新自身的能力体系,持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实用、实干”是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是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建构的标示,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科学解释,具有开放式特征,体现人才社会适应力。这里的“实践”,指的是品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的知识体系必须经过实践体系的检验,才能建构有效的能力,缺失了实践,只能教给学生灰色的理论。这里的“实用”,指的是效果。实用是适应事物的规律,能切实解决问题。市场经济遵循着效果逻辑,只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实用人才,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得到青睐。这里的“实干”,指的是作风。实干是人的精神状态,只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干,才能干出成效、干成伟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未来的青年学生,具有了实干精神,就能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


  校党委书记温兴生在2014-2015学年表彰大会中,对“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诠释,指出“两有三实”作为学校办校治学的导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的特质所在。在刚刚召开的2015-2016学年表彰大会上,温兴生又对“有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有思想,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思想,根本的是要有德,德最重要的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能力,主要表现在能解决问题,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践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实用体现的是一种效果,实干体现的是一种作风。这是学校党委在新时期下对“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解释,为我校今后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以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理解,是为了能更好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全体经院人要深入理解党委“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精神,坚持五大发展思路,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创新机制,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推进。


  第一,树立创新工作理念是基本前提。只有以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化”同步发展新要求的人才。要引导学生摒弃唯分数论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理念。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主要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新的时期要坚决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试点学院、特色学院为改革抓手,扎实推进“三改革一完善”,即“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深化“六个共同”、“一制三化”、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第三,创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迫切要求。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对接产业、行业、企业,围绕创新、创意、创业,紧紧扣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三大抓手,紧紧扭住教育、训练、实践三大环节,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升级版。


  第四,提升实践能力是重要突破口。要落实好《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强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完善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制度。

 

标题80

标题81

标题82

标题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