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产教融合”应互联互通互促

发布者:校区开发工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09-09浏览次数:559

转载自:湖南日报2020-01-26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方琼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既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提高人才培养社会契合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换挡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作为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高校应当用好“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把“金钥匙”,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教育成果转化为产业效益的“最后一公里”。


将“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有机结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纵深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两张皮”现象。如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过硬,并且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新时代新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性举措,同样应当成为“三全育人”机制必须贯通其中的重要对象。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深化产教融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文件,我省也明确将深化产教融合纳入《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之中。可见,产教融合既是“三全育人”的职责使命所在,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三全育人”的内涵,两者同向同行,完全可以相互融入、协同推进。应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互联互通互促。


一是动态对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提供接续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将产教融合落实到高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之中。避免将产教融合狭隘地理解为“实践教学”,要特别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激发,并将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基础。


二是加强建章立制,保根本、谋长远、促长效。注重“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建设与创新,建立两者互联机制。将“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纳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促进机制,营造推进产教融合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三是着力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推动人才培养与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三全育人”系统,为产教融合注入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人才供给,引导学者和学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切实对接好服务好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湖南高校,尤其要针对湖南经济发展所急所需,立足“一带一部”和“三个着力”、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要求,紧扣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三全育人”成效,加速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抓住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研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湖南经济创新发展;要围绕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助力增强湖南经济绿色发展竞争力。


四是探索“引企入教”模式与路径。应将优秀优质企业纳入“三全育人”主体之一,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多种方式参与高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共建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同时,要注重深度挖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元素,将优秀企业富含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竞争精神转化为“三全育人”材料,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


标题80

标题81

标题82

标题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