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荣,谋求产教融合突破性发展

发布者:校区开发工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09-07浏览次数:506

转载自:湖南日报2020-01-26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张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先进新兴产业链不断加速发展,急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区域,湖南加强深度产教融合迫在眉睫。2019年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校企协同等原则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计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产业和教育共生共荣发展格局。鉴于此,我省应着力谋求产教融合突破性发展。



——举措突破:全面凸显产教融合中企业的特有功效。


高校与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一体两翼,在以往的产教融合模式中,企业所取得的最终盈利并不明确,其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要深化产教融合,必须更加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转导向。产教融合应廓清市场发展趋势、对接湖南特色、以省内高新产业园区需求为主导;第二,优队伍。引企入教,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推行“名师学徒式”培育模式;第三,重实训。突出应用环节实践,落实顶岗实践机制,打造“毕业即可就业”人才,直接为企业、行业、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第四,促攻坚。除提升知名大型企业参与度外,产教融合还应注重对接中微型企业,拥抱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落后地区产业智能化转型。


——衔接突破:全面促进产教融合“四链”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综合了政府、社会、高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必须全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第一,对准教育链,形成有效的专业教育供给。实现产教资源要素的互相转化,完善教育要素、创新要素、生产要素之间的双向转化机制;第二,对应人才链,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有7300多家,极度渴求人才。应汇聚多方教学资源,建立人才整合平台,健全高校“工学结合”的灵活学习制度,突出人才培养的跨界整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引进、培育并且留住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第三,对接产业链,精准契合湖南需求。紧扣我省2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精准对接;第四,对好创新链,构建创新驱动对接框架。合作组建产学研综合体、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制订成果转化方案,形成技术技能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系统。


——质量突破:全面推进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高校应认识到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教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先选择。针对一些高校产教融合培养人才质量不高问题,可做如下提质改革:


一是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刷新观念、促进教改以凸显应用型特质。健康的产教融合生态链是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彼此有机联系、深度融合并相互作用。不可简单地将产教融合等同于校企合作,高校要深化应用型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学科与科研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二是建造产教融合“强化版”:夯实相关制度保障。各高校应完善学校章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产教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完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督查体系,构建企业职工、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实践制度;三是锻造产教融合“创新版”:优化平台与机制建设。重点推进省内已有教育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支持各市州因地制宜搭建教育科技产业园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制度改革,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园区。

 


标题80

标题81

标题82

标题83